“不瞪眼、不面癱、有表情、能哭”已經(jīng)成了評價一個演員是否有演技的基礎要素,而表演的另外一面“臺詞”,正在被從這個標準剝離出去,臺詞正在成為配音演員的工作。以至于最近趙立新、韓雪等演員在綜藝節(jié)目中秀了一把臺詞功底后,就讓觀眾有了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的感覺。但在臺詞老師們的眼中,臺詞和表演素來不可分割。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央戲劇學院、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幾位臺詞老師,解析目前表演和后期配音割裂、科班學生臺詞水平堪憂等現(xiàn)象的原因。
1 配音濫用
演員軋戲頻繁哪有時間背臺詞
最近幾年大熱的劇集不僅捧紅了許多演員,還帶火了一批幕后配音演員,他們的聲音幾乎全年無休地出現(xiàn)在各種劇集中。觀眾一方面被配音演員的聲音圈粉,另一方面也開始對“不同的劇集,熟悉的聲音”感到疲倦。
很多劇,尤其是古裝劇,現(xiàn)場收音可能會導致聲音上的穿幫,但無法同期收音跟必須起用配音演員之間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?!熬退闶呛笃谂湟?,如果對自己的專業(yè)和塑造出的人物有要求,哪個演員愿意讓別人來給自己配音?”中央戲劇學院臺詞老師吉Z津說。
接受采訪的幾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口音問題,上海戲劇學院的臺詞老師孫魚洋表示,臺詞教學第一階段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就是矯正學生的地方口音,不然之后的戲路會受到限制。
一些古裝劇因為棚外拍的戲份多,同時段有若干劇齊拍,而不得不用配音,但在現(xiàn)代劇中,配音現(xiàn)象仍然屢見不鮮。除了口音出戲和臺詞功底不過關,軋戲也會導致演員沒有時間背臺詞。“他橫店有戲,車墩有戲,懷柔還有戲,哪有時間去琢磨人物、背臺詞呢?有些人就只能靠導演現(xiàn)場講戲,直接告訴他這場干什么,再不行就念數(shù)字臺詞?!奔猌津無奈地說。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(曾為《瑯琊榜》藺晨配音)曾表示,“配音演員最為本職的工作其實是譯制片和動畫片,現(xiàn)在我們配這么多國產(chǎn)電視劇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。”
“表演和臺詞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。用配音演員,其實是把這件事割裂了,變成了兩個巴掌。”這種割裂讓北京電影學院的臺詞老師劉中哲很擔心,他害怕配音過分使用會給觀眾帶來錯誤的引導?!皣馀湟粞輪T大多受過表演訓練,但國內(nèi)不少配音演員學的是播音主持,配音時容易過于‘拿捏’”,劉中哲認為,缺乏表演訓練會讓配音演員難以應對不同的角色,他提到了這幾年的熱劇,“適合清宮戲小清新范兒的配音演員,不一定能駕馭戰(zhàn)國時期的野性之美,所以《羋月傳》的配音就感覺很空?!?br> 吉Z津提到《雞毛飛上天》中張譯的表演,東北籍的張譯用自己的聲音詮釋了一個地道的浙江商人,“語言成立,這個人物形象就完成了一半,慢慢地觀眾會相信你就是那個人物?!?br> 2 悖論
學生無心上課忙拍戲,出校門卻急著補課
劉中哲經(jīng)常會給學生們推薦一些經(jīng)典的國外電視劇,讓他們?nèi)ビ^摩學習。之前,他推薦了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劇《空王冠》,但過了一段時間再問起時,全班僅有兩個人看了。
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相比,影視院校的學生要面臨另外的誘惑,通告、綜藝、拍戲等工作在讀書階段就紛至沓來,尤其某些讀大學之前就已成名的學生,更是需要持續(xù)的曝光保證人氣。
吉Z津表示,多數(shù)表演學院都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接戲。但即便是不外出拍戲、錄綜藝,一些學生也難以保證每天出早功,認真練習課堂學到的方法?!吧钪胁混柟?,說話含糊不清,或者跟家人和老家的朋友打一個電話就又說回了方言,想要基本功扎實就一定得讓專業(yè)融入生活?!?br> 校園里有些學生無心上課,急著進圈子拍戲,進了圈子的不少人卻開始急著找老師補課。劉中哲常常接到一些臺詞和表演指導的工作,但授課方式讓他越來越難以忍受,有演員一到了試鏡的時候就拿著劇本來找他,最急的時候晚上給劇本,第二天就要試鏡,“這已經(jīng)不是表演課了,這是創(chuàng)作課。”
有些演員甚至會把老師提供的粗略的表演框架,直接定型套用在戲中,劉中哲再也不愿意給這樣的演員上課。在他看來,臺詞表演是門慢功夫,需要花時間來打磨和思考,“就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一小段臺詞,要想講清楚,就得用上十節(jié)課?!?br> 3 高校臺詞教學
學生思維僵化,無法理解感于心、發(fā)于聲
高校的臺詞課堂并不神秘,乍看之下,有些基本課程甚至和諸多藝考培訓班的培訓頗為相似。在上述幾大高校的表演系,臺詞必修課通常持續(xù)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。“氣息、聲音、咬字”是第一階段的入門訓練,盡管基礎,但也需要在課堂外下足工夫練習。吉Z津介紹,“出早功”是中戲的傳統(tǒng),要求學生每天早上花45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課程內(nèi)容。
高校也會引進一些國外的教學方法,上海戲劇學院這幾年引入了林克萊特聲音訓練法,這套理論強調(diào)“放飛自然之聲”,有論文表述過林克萊特認為現(xiàn)代人在來自社會的壓力和束縛下,出于禮儀、紀律和偽裝等目的,已經(jīng)丟失了發(fā)出最自然聲音的能力?!把輪T這個職業(yè)就是社會心靈疏導師,用人類的情緒和那些原始的生命訴求去引領別人”,孫魚洋如此說。
“第二個階段是‘人情意’,你要去理解劇本和臺詞。”吉Z津指出,一些演員并不理解臺詞,只是一味死記硬背。隨著各種影視劇數(shù)量突飛猛漲,對演員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。但演員培養(yǎng)的規(guī)模卻沒有跟上劇集的生產(chǎn)步伐,“表演指導”、“臺詞指導”應運而生。但有時找上門的培訓卻讓吉Z津感到頭疼,“經(jīng)紀公司簽了藝人,但戲不行被導演和制片人退回來,就找老師補課問‘能不能在1個月之內(nèi)解決掉?’,怎么可能?”
“先塑造人物,再談臺詞。臺詞是人物感于心,發(fā)于聲的結果。沒有感于心,哪來發(fā)于聲?”,塑造人物是劉中哲反復強調(diào)的一點。但在實際教學中,他卻經(jīng)常感到無力,學生的僵化理解讓他頭疼。
“學生一演杜十娘,基本就是我崩潰的時候。她們永遠把杜十娘弄得風塵味十足,然后就是哭,把她變成哭哭啼啼的怨婦。在某種流行審美的驅(qū)動下,覺得‘能讓觀眾哭,我的創(chuàng)作就成功了’。”
4 改進
學校授課從舞臺劇為主到兼顧電視劇
如今臺詞表演存在的種種問題,其實已經(jīng)埋藏在藝考體系中。一方面,對于藝考生的文化課分數(shù)要求過低,被錄取的許多學生在文本的理解能力上并非佼佼者。另一方面,為了成功通過考試,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藝考前參加各種培訓班,而培訓班的課程往往更偏重朗誦,獲得了些皮毛的學生到了大學課堂上反而喪失了學習動力。劉中哲就曾在課堂上遇到過習慣了把朗誦當臺詞的學生質(zhì)疑“怎么跟培訓班教的不一樣”的情況,“孫道臨不用朗誦腔,依然可以把《琵琶行》演繹得讓人潸然淚下?!?br> 雖然學生存在不少問題,但高校老師們?nèi)匀辉谂Ω镄伦约旱氖谡n方式。孫魚洋表示,全國幾大影視院校的教學都以舞臺劇為主,但演員接觸更多的還是影視劇。為了跟市場接軌,學校的教學也在做調(diào)整,讓學生能盡早適應電視劇的拍攝方式。在他看來,職業(yè)教育有三個層面:心態(tài)、技能、知識,目前的教學體系在職業(yè)心態(tài)層面的培養(yǎng)還不夠多。
而影視劇中臺詞表演太差,過度使用配音的問題,演員固然有責任,但劇集生產(chǎn)鏈條上的其他方面也并非全是受害者。劉中哲指出,一些戲的劇本也有問題,“太爛的劇本沒法演,有些時候其實是演員在替編劇寫劇本?!睂O魚洋認為,有些時候使用配音,演員本身也很無奈,片方有預算考慮,經(jīng)紀公司也有其他的工作安排?!艾F(xiàn)在越來越工業(yè)化、標準化,每個人付出的時間都有限,但這其實也是行業(yè)進步的表現(xiàn)?!?br> 劉中哲推薦了一部電影,李麗華主演的《武則天》。對于看著近些年影視劇長大的人來說,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的臺詞表演風格顯得過于平實。劉中哲解釋到,現(xiàn)在流行的朗誦腔是形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,“回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電影,他們也有‘腔調(diào)’,但都是‘人物’在說話?!?
免責聲明: 以上整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(我們重在分享,尊重原創(chuàng)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(nèi)刪除)
聯(lián)系客服
立即下單